为了集聚学校的科研力量,加强重大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推进新兴交叉学科跨学科的基础研究,培育原创性科研成果,江苏大学于2006年4月成立了科学研究院。2008年3月,创建了中国-澳大利亚功能分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目前,科学研究院和中-澳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是同一机构,两块牌子、一套工作班子。现任院长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张弛博士,副院长黄智鹏研究员。
中国-澳大利亚功能分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是中国科技部根据中澳科技合作联委会联合公报确定的重点研究领域,在征集中澳科技合作特别资金研究项目的基础上遴选出的中-澳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之一。该中心是由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张弛博士主持、发起并联合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的七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特聘教授,与世界著名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七位澳方国际著名学者共同创建的。
自从2008年开始,他们在功能分子材料化学和非线性光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进行紧密合作,以“结构导向的纳米级金属簇合物基分子功能材料光电性能调制研究:实验、理论及应用”为研究主题,联合申请了2008年度中澳科技合作特别资金,并以此为基础,联合申报了“中-澳先进功能分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经过中国科技部与澳大利亚创新、工业与科研部各自平行组织的中澳同行专家学术评审,成为同时获准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立项和重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设的两个中-澳国际联合申请团队之一,也是江苏省第一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在成功获批“中-澳光电分子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基础上,2009年研究团队即以国际化视野制订发展规划,根据凝炼出的拟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依据国际通行的同行学术评审准则和学术惯例向全球公开招聘相关学科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2010年研究团队先后获批成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和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创新团队;2011年,研究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2012年团队再次入选江苏省“创新团队计划”。
“十二五”期间,中-澳功能分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在科研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方面,获批了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平台项目:中国-澳大利亚光电分子功能材料联合研究中心1项、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支、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支、江苏省“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创新团队1支、镇江市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在科研项目申请方面,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青年)6项、江苏省自然基金2项(含青年)、江苏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2项;在人才引进方面获国家组织部高层次外国专家项目(简称“外专千人计划”)1人和“千人计划”项目1人,国务院所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2项,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以下简称省“双创计划”)1项,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六大人才高峰”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海外名师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3项。2008-2013年,中国-澳大利亚功能分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共获得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和科研项目经费合计2158万元;发表SCI学术研究论文70多篇。